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新闻 > 别让课太“满”

别让课太“满”

2017年12月01日 14:31:43 访问量:270


前段时间,我读了一篇题为《空》的文章。文章中这样写道:“有人喜欢把什么都填得满满的。家有多大,家具就有多少。华人传统上喜欢‘满’——家庭要美满,米缸要常满,钱包更要饱满,不喜欢空空荡荡的。”

我们的课堂是否也应该处理好满与空的关系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笔者以为,理想的课堂既要密不透风,又要疏可走马。一堂课只有密,才能保证一定的训练量,让学生在环环紧扣的教学环节中、在匠心独运的教学活动中,循序渐进,拾级而上。在此过程中,学生既可以一步步领略到学科风景,又能够体验到攀登知识高峰的快乐。

但遗憾的是,如今我们很多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得太密、太快、太满。前段时间,笔者就听到了这样一节语文课。在这节课上,执教者既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,又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;既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丰富的内涵意韵,又引领学生鉴赏文本独特的表达方式;既对文本资源进行深入开发,又引进课外“活水”;既积累文本精彩的语言,又引领学生学习文本表达方法、进行迁移练笔……总之,这堂课真可谓快节奏、大容量,环节与环节之间安排得密不透风。

那么,这堂课是不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呢?课堂40分钟被分解成若干个段落,这样,每个环节能分到多少时间,教者都要心中有数且严格执行,否则就可能拖堂。这样,教者自然就成了课堂这方舞台的主角,学生当然只能是观众了,他们只是偶尔在个别环节陪老师互动一下,活跃一下场面罢了。整堂课,学生都是紧跟着老师步履匆匆,他们在努力完成老师要求的每一个指令性动作。在这堂课上,我们能够看到老师精巧的预设、自然的过渡、言语的智慧……而唯独看不到学生成长的过程,看不到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,看不到学生富有个性的声音,看不到教师、学生、文本之间三维立体式的对话,看不到一个动态的、生长的、有着无限可能性的“绿色生态系统”。 

课堂的精彩固然需要教者的智慧,但主要还是看学生,看学生是怎样一步步掌握知识、提高能力、收获智慧、体悟情感的,看学生是怎样在课堂上尽情地舒展生命、充分地张扬个性的,甚至看学生是怎样因自身的不成熟而表现出稚气和傻气的。在上面的这堂课中,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学生的表现,主要是因为教者在教学预设中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。快节奏的教学使得学生用于感受、思考、记忆的时间微乎其微。没有了亲自实践,自然会影响知识的转化、技能的提升。对于思想深邃、内容丰富的作品,学生就这样匆匆而过,又怎么领略美丽的风景呢?这当然需要我们“慢慢走,慢慢欣赏啊”!

中国的山水画历来讲究留白艺术,很多的音乐作品也往往凭借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的表现手法给人留出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空间,这些都是留白艺术的魅力。课前,教师当然要作好充分的准备,因为毕竟“事在人为”,但我们更要“留有余,不尽之巧以还造化”,还学生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,切不可唯我独尊。

编辑:韩峰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保德县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