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新闻 > 浅谈学案教学中的问题设计

浅谈学案教学中的问题设计

2014年01月12日 09:42:39 访问量:486




摘要:学案教学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,学生通过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,才能达到对本节知识、过程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。问题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学案的质量。本文从学生的实际、问题的探索性和启发性、难度设计等方面阐述如何设计导学问题。

关键词:学案导学 问题探究 过程与方法 问题的设计

“学案教学”是指以学案为载体,以导学为方法,教师的指导为主导,学生的自学为主体,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;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、诱导、点拨、示范的教的过程。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、能力迁移、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。充分体现了“以学生发展为本”的新课程理念。

学案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,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来,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,引导学生自主预习、合作探究、自我检测、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。学案有四大板块组成:自主预习、小组合作探究、展示反馈、拓展延伸。其中“小组合作探究”是学案的核心部分。

小组合作探究:教师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几大板块(即几个知识点),对某一板块,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,将课本知识问题化,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、讨论或实验研究等活动,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。该部分的编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,怎样学(如阅读文本、完成某个活动等等),其次是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使学生知道思考什么,从哪些方面思考。

学生通过“小组合作探究”中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,才能达到对本节知识、过程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。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,所以,问题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学案的质量,下面我谈谈对学案教学问题设计的一些体会。

1、问题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感悟和认知水平有机衔接起来,使学生已有的情感能够得到激活、丰富和提升。将其生活感悟上升到语文的角度去认识

案例一:在《斑羚飞渡》的教学中,我设计了如下问题:

“在我们惊叹动物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智慧、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之余,我们人类是否应该反思下自我,在人与动物的相处之中,人类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?”

通过此问题,将文本中的情感认知与学生生活实践中的感悟相结合,从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。

2、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。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,学生认识的疑点和对知识理解的关键点。

案例二:在《安塞腰鼓》的教学中,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赛读课文,接着设计了以下问题:

A:第七段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?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?

B:“好一个安塞腰鼓!”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?有什么作用?

C:第十二段中“那么一股劲”要“挣脱”、“冲破”、“撞开”什么?是什么“束缚”、“羁绊”、“闭塞”了“那么一股劲”?

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出以上问题,能启发学生思考,逐步逼近学习目标,使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,体会文章所歌颂的生命力量。

3、问题要有启发性。能启迪学生思维,引导学生由浅入深、由简单到复杂、由个别到一般,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、理解教材。

案例三:在学习《音乐巨人贝多芬》时,我设计了以下问题:

从文中划出你喜欢的句子,并说一说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?

这个问题由表及里、由浅入深,引导学生不仅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,而且是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问、不断解疑的深化过程。通过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,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,通过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,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。

4、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挑战性,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,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新性。问题的难度以学生“跳一跳够得着”为宜,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,又能保护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。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问题弄明白的时候,他们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,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
案例四:在课堂上谈到学习《斑羚飞渡》这一刻的收获时,可以选择以下不同的方式表达:

A:用简笔画画出飞渡的场面,并配上解说词;

B:为镰刀头羊写一首小诗或一副对联;

C:请你给飞渡过去的羚羊说极具最想说的话;

D:如果你是猎人,你最想说什么?

在教学过程中,学生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,积极的展现出各自的收获。

5、问题的设计防止表面化、肤浅化。一些学案在设计上单纯的为提问而提问,容易养成学生不加思考照本宣科和死记硬背的习惯,对知识的含义不了解,把学习过程变成看着书本找答案,这样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。

总之,问题设计是编制学案的关键和难点。要想设计好这些问题,老师本身要吃透教材,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、难点、疑点和教学的关键,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;设计问题时,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,从学生认识该问题的始点出发,按照学生认识该问题的过程,引导学生逐步上升到问题的终点,得出结论或规律,从而达到引领学生

编辑:韩峰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保德县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。